最新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芒果体育环保废水治理合集12篇

添加时间:2024-01-27

  芒果体育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是对地区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进行整治,使地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废水、废气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不再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扰民现象;企业排污口得到规范,无暗管偷排等违法行为发生。区域水环境及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危险固废得到妥善处理,确保我市工业危险固废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奋战100天,实现园区企业“三废”达标排放,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为确保地区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整治目标,市政府成立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保局,由王金苟兼办公室主任。各有关部门、企业要按照整治的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整治任务的圆满完成。

  地区所有化工企业及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整治及园区排污管网的规范。

  要全方位地大力宣传此次环境整治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环保法律法规。各企业对此次环境整治要有深刻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环保工作,各企业必须要悬挂一副宣传标语,并同时要针对本企业情况形成治理方案,对不能形成治理方案的,将进行曝光。

  各企业对照实施方案中的目标和措施,开展本企业的“三废”综合整治工作,使“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有关规定。各企业整治完成后,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

  市环保局根据企业的申请验收报告,组织人员逐家对“三废”治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为巩固整治成果,推广好的经验,同时总结教训,市政府根据市环保局对企业整治验收情况,对此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进行总结表彰,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通过市环保局验收的通报表扬,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将按法律法规实行停产治理,并按环保法进行处罚。

  (2)电化大院及江维厂外排废水要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1)所有地区内企业必须安装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并且要加强对在线监控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该设施的正常运行,使监控数据准确、可信。未安装在线监测的企业一律不能生产。

  (2)各企业的外排废水只能是一个口子外排,外排废水要按环保局的要求于年12月30日之前完成规范排污口工作,企业所有外排废水都要经过在线监控设施,不得私自暗设管道排放废水。凡不按要求规范一个排放口和私自暗设管道的由市环保局依环保法津法规按高限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关停,并追究法人代表法津责任。

  (3)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水标准,即:COD:1000mg/L、PH:6—9,完善自身一级污水处理设施,如不能达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企业废水不得外排。如发现外排市环保局将依法处理并征收超标排污费。

  (4)电化大院及江维厂的污水处理设施要保证24小时正常运行,确保外排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如擅自停运污水处理设施,市环保局将依法处置。

  (5)工业园管委会要对园区污水管网加强维护和保养工作,杜绝废水管网破损渗漏现象发生,在各企业污水管道进入园区污水管网处设置检查口,并设立醒目标志。

  (6)污水处理厂要做好试运行工作,以早日投入正式运行,从而实现园区工业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7)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1)企业有组织排放废气经过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无组织排放废气得到有效控制,杜绝废气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1)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完善有组织排放废气处理设施,确保有组织排放废气稳定达标排放。对擅自停用废气处理设施,导致废气污染环境的市环保局将依法严厉处置,并限期停产治理。

  (2)企业对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收集方法和处理措施,控制无组织排放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对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的企业市环保局依法进行处置,并限期停产治理。

  (3)企业对陈旧设施、工艺管道要进行更新,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如发现企业对陈旧设施和工艺管道不进行维护更新,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的市环保局依法进行高限处罚,并限期整改。

  (5)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1)减少固废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废资源,对固废进行无害化处置。

  (1)各企业要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相关档案和台帐,市环保局每周对企业的台帐进行检查。

  (2)各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对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要采取防腐、防渗漏处理。如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市环保局依法对企业进行处置,并限期整改。

  (3)对危险废物的处置,在我市固废处置中心没有建成投产前,一律全部送九江市危险固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置。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如发现企业擅自处置危险固废,市环保局将依法重罚,并责令企业消除危险固废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4)危险废物的转移、运输必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无转移联单的危险废物。如不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市环保局将依法进行处罚。

  (5)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增强员工环保意识。

  (1)依法行政,强化督查,环保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察和监测力度,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对恶意偷排行为要严管重罚。

  (2)加大投入,提升能力,环保局要加强环境监测站、监察大队人员环境执法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全面掌握企业的各项工艺、产品性能及“三废”排放情况,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警机制,增强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3)各企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此次整治工作,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措施,完善应急方案,落实专项经费,确定专人负责,明确整治项目完成时限。

  从工业污染的产生量来看,在统计期间工业废水产生量最高,高于工业废气产生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能较好地解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用在治理废水上的投资整体高于治理工业废气和治理固体废物的投资。但随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治理废水投资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重的不断降低,用于治理废水投资的力度大大减小。这对水污染旧账的偿还极为不利,也很难解决现阶段以能源、冶金、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引起的高污染、高排放等环境问题和饮用水安全问题。

  工业废水的排放情况2006-2011年期间,福建省治理废水投资和单位GDP治理废水投资整体呈下降趋势,对应的是工业废水排放量整体的上升。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单位GDP治理废水投资和废水排放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那么,提高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的比重,将会明显缩减工业废水排放量,改善工业废水的排放情况。

  福建省2006-2011年期间,废水排放达标率保持在97%以上,全省12条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的比例从92.5%增加到95.2%,9个设区城市的3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99%增加到99.7%[1]。这反映了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取得较好成效,但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福建废水排放达标量整体增长源于治理废水设施处理能力的提高芒果体育,如若同时增加单位GDP治理废水投资,那么水污染治理投资的成效将会更好。

  对福建省今后的环保投资工作来讲,应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力度,重视水污染治理投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除了制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总体规划,还应针对水污染的治理制定详细的规划,对水污染治理投资的规模、结构、效率以及水污染治理的设施设备等作出具体的要求,设定具体的目标,并建立健全预算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具体来讲,首先要建立水污染治理投资与GDP的联动机制,增加水污染治理投资额,提高其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环保投资额的比重及其占GDP的比重,保证水污染治理投资增幅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幅和同期GDP增幅的相对协调性和稳定性,从投资数量上确保治理水污染的需求得以实现;其次,引入BOT(建设—经营—转让)环保投融资新模式,拓宽水污染治理投融资渠道,利用商业性融资手段,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入环保投资领域的积极性。再次,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改善水污染治理投资经营管理的方式,进而提高投资的效率[2]。最后,界定和落实各相关主体的环境保护事权,进一步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全面提高收费水平,一方面要扩大排污收费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将收费标准提高到不低于污染治理成本的水平,真正实现污染者付费和受益者付费[3]。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皮革的需求成倍增长,动物原皮资源却出现全球性匮乏,加工成本迅速提升并伴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天然皮革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合成革的问世和发展弥补了天然皮革在数量上的不足。合成革(含人造革)是指以人工合成方式在以织布、不织布、二层皮革等材料的基布(也包括没有基布的)上形成聚氯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膜层或类似结构,外观像天然皮革的一种材料。随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问世,合成革在品种、花色、款式、价格和性能等方面有着天然皮革无法比拟的优势。

  世界上从20世纪30至50年代开始生产pvc人造革(聚氯乙烯-pvc,为第一代人工皮革),60年代开始生产pu人造革(聚氯酯pu,为第二代人工皮革),70年代开始生产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为第三代人工皮革)。近十年来,我国合成革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合成革的生产集中在浙江温州,山东烟台、浙江丽水、广东佛山和湖南长沙等地。2008年全国合成革企业有2000多家,拥有干法、湿法和压延生产设备主线多条辅助生产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00多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值超450亿元。

  合成革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①气污染。主要是合成革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机工艺废气,如二甲基甲酰胺(dm f)、甲苯、丁酮、二甲胺等废气。②水污染。合成革行业的废水主要有水鞣废水、dmf回收精馏塔塔顶水、锅炉冲灰水、生活污水等③废渣污染。主要是dmf回收精馏残渣,平均一条生产线公斤左右。这种残渣成分复杂,属于危险废物,废渣如若随生活垃圾随意随地丢弃,随雨水冲刷则会严重污染河道。

  中国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dmf回收创效益阶段和三废治理垒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

  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1958年-2001年):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合成革行业以“低、小、散”为特征,因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创新程度低,治污设备跟不上,合成革企业处境相当困难。90年代中期后,中国合成革企业抓住改制脱困的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行业逐步实现扭亏增盈,并逐步进入高利润和加速扩张阶段。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全力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合成革企业三废无序排放,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

  dmf回收创效益阶段(2002年-2005年):2002年,温州市环保局率先启动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在垒国范围内征集废气治理技术,经筛选比较,选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设计方案,并在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进行了dmf废气净化回收装置试点。200 3年3月,试点工程获得成功,使dmf回收率达到60%。由于dmf是合成革企业中成本较高的原料之一,回收利用后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20 05年,几家合成革公司联手专业治理公司重新研究并改善了回收装置,实施了一塔一线%,这一做法也在全行业迅速得到推广。据温州合成革商会统计,温州合成革行业每年仅dmf回收再利用这一块就可降低生产成本近1亿元,体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三废全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中国政府于2006年后陆续出台系列针对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的系列政策和法规。合成革企业在重重压力之下,也逐步意识到要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环保问题,秉承“主攻废气、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始把治理废气污染作为环保治理的重点,废水和废渣污染治理同步推进。这一阶段,合成革企业除进一步完善dmf回收技术外,开始治理散发恶臭的二甲胺,回收并循环利用dop,提高燃煤锅炉脱硫技术,开始关注和研究对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的回收技术;与此同时,合成革行业废水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治理过的废水重新流入生产线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企业水资源的成本,2008年后,全行业展开废水治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固废残液这一难题,2007年4月温州率先引入民营资本,委托人立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固废采用高温集中燃烧方式处理。当前,环保部门要求合成革企业逐步实行“四合一”全天候在线电子监控,一旦发现环保不达标就立即责令整改。随着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中国合成革行业正在逐步走出“高污染、高排放”的阴影,但循环经济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生产工艺、治理技术、治理成本和人为等原因,使得台成革行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根据课题组2008年5月的一次合成革聚集区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居民认为合成革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不严重的比重分别占19%、38%、35%和8%;59%的被调查者迫切要求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合成革行业污染的监督和治理力度。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技术和管理等角度提出合成革行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按照环评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计算结果,只有dmf实际集气效率达97.2%以上,才可以保证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根据工程分析特点,课题组针对各排放点设置dmf废气治理措施如下:①配料间是整个产区废气密集度最高的地点,需实施垒封闭,操作人员戴防毒面具进行配料。配料缸上方设集气罩,集气后的废气进废气喷淋吸收塔。配料缸需要加盖特制透明有机盖子可减少溶剂挥发,并且不影响配料时调色观察。②在预含浸、六辊烫平、涂台和水洗槽上方设置有效集气罩和功率足够大、引风方向科学设计的引风机,使废气捕集率达98.5%以上,产生的dmf废气经集气后一并进入喷淋吸收塔处理。③对于废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干法生产线,现阶段,建议全面推广浙江金大利皮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干法生产线封闭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科学设置风量和风力形成集气罩内气压差,从而达到低耗能高效率的集气效果。④水环真空泵尾气排气管通入水溶液液面下,约1个月之内更换一次,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避免循环水中dmf积聚过多。

  二甲胺的治理是合成革行业的一大难题,其治理工艺有多种,有的工艺治理治理效果好,但耗煤量大,处理成本高。二甲胺处理技术于2008年在温州市取得了巨大突破,二甲胺治理

  的试点单位之一温州隆兴皮革有限公司在400万大卡的锅炉旁安装两台蒸气发生器,利用锅炉排出烟气的余热来加热循环水,使其变为110℃以上的水蒸气,进入脱胺塔,保证了脱胺塔的足量热能供给,脱胺效果较好。经环保部门检测,改变供热方式的脱胺塔设备处理后的二甲胺含量只有2 3ppm/m3,符合环保标准,与其他回收方法比较一年可节省成本1 00万元。另一种回收二甲胺废气的治理方法由烟台东洁环保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了专利,它包括:预热、脱胺、排水几个步骤,最后二甲胺尾气由真空泵抽出后最后送往锅炉焚烧,节能减排效果良好,与同类装置相比,所需热量和冷却水有所降低。建议环保部门比较方法,择优进行推广。

  由于合成革生产过程中大量使dmf、用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生产线已经禁用甲苯,但树脂原料中仍含有甲苯),目前dmf通过喷淋吸收处理基本可以达标排放,但苯类、丁酮等物质,由于其不溶干水,只溶干部分有机溶剂,对其处理难度较大,部分企业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和环龙环保科学研究院结合多年对有机废气回收治理的经验,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攻关。设计并开发出专门针对合成革生产企业的苯类物质的回收治理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性炭能对大多数物质进行高效率吸附,吸附后通过蒸汽解吸,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苯类混合液,混合液经调整比例后可直接回用生产。由于苯类废气的治理受成本的限制,国内企业治理效果不理想,苯类废气的治理应该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

  合成革企业已经配备废水回收系统,但仍有部分企业废水系统处理能力和企业生产能力不匹配,环保部门要鼓励企业定期进行技改,配置大小合适的dmf废液储罐和塔顶水存储罐,鼓励采用合成革废水节能回收新工艺。此外,由于部分企业对生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不甚了解,导致使用不当造成生化系统破坏,影响废水处理效果。例如,洗塔水和原料桶冲洗水用量少但cod浓度严重超标,洗塔后一次性直接注入集水池会直接致死生化菌,必须单建蓄水池,然后每天将蓄水池中一定量的洗塔水混合其他废水再进行生化处理。即按照单次收集,每天少量处理原则,降低cod浓度维持生化系统平衡。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皮革的需求成倍增长,动物原皮资源却出现全球性匮乏,加工成本迅速提升并伴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天然皮革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合成革的问世和发展弥补了天然皮革在数量上的不足。合成革(含人造革)是指以人工合成方式在以织布、不织布、二层皮革等材料的基布(也包括没有基布的)上形成聚氯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膜层或类似结构,外观像天然皮革的一种材料。随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问世,合成革在品种、花色、款式、价格和性能等方面有着天然皮革无法比拟的优势。

  世界上从20世纪30至50年代开始生产PVC人造革(聚氯乙烯-PVC,为第一代人工皮革),60年代开始生产PU人造革(聚氯酯PU,为第二代人工皮革),70年代开始生产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为第三代人工皮革)。近十年来,我国合成革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合成革的生产集中在浙江温州,山东烟台、浙江丽水、广东佛山和湖南长沙等地。2008年全国合成革企业有2000多家,拥有干法、湿法和压延生产设备主线多条辅助生产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00多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值超450亿元。

  合成革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①气污染。主要是合成革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机工艺废气,如二甲基甲酰胺(DMF)、甲苯、丁酮、二甲胺等废气。②水污染。合成革行业的废水主要有水鞣废水、DMF回收精馏塔塔顶水、锅炉冲灰水、生活污水等③废渣污染。主要是DMF回收精馏残渣,平均一条生产线公斤左右。这种残渣成分复杂,属于危险废物,废渣如若随生活垃圾随意随地丢弃,随雨水冲刷则会严重污染河道。

  中国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DMF回收创效益阶段和三废治理垒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

  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1958年-2001年):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合成革行业以“低、小、散”为特征,因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创新程度低,治污设备跟不上,合成革企业处境相当困难。90年代中期后,中国合成革企业抓住改制脱困的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行业逐步实现扭亏增盈,并逐步进入高利润和加速扩张阶段。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全力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合成革企业三废无序排放,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

  DMF回收创效益阶段(2002年-2005年):2002年,温州市环保局率先启动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在垒国范围内征集废气治理技术,经筛选比较,选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设计方案,并在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进行了DMF废气净化回收装置试点。2003年3月,试点工程获得成功,使DMF回收率达到60%。由于DMF是合成革企业中成本较高的原料之一,回收利用后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2005年,几家合成革公司联手专业治理公司重新研究并改善了回收装置,实施了一塔一线%,这一做法也在全行业迅速得到推广。据温州合成革商会统计,温州合成革行业每年仅DMF回收再利用这一块就可降低生产成本近1亿元,体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三废全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中国政府于2006年后陆续出台系列针对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的系列政策和法规。合成革企业在重重压力之下,也逐步意识到要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环保问题,秉承“主攻废气、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始把治理废气污染作为环保治理的重点,废水和废渣污染治理同步推进。这一阶段,合成革企业除进一步完善DMF回收技术外,开始治理散发恶臭的二甲胺,回收并循环利用DOP,提高燃煤锅炉脱硫技术,开始关注和研究对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的回收技术;与此同时,合成革行业废水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治理过的废水重新流入生产线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企业水资源的成本,2008年后,全行业展开废水治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固废残液这一难题,2007年4月温州率先引入民营资本,委托人立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固废采用高温集中燃烧方式处理。当前,环保部门要求合成革企业逐步实行“四合一”全天候在线电子监控,一旦发现环保不达标就立即责令整改。随着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中国合成革行业正在逐步走出“高污染、高排放”的阴影,但循环经济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生产工艺、治理技术、治理成本和人为等原因,使得台成革行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根据课题组2008年5月的一次合成革聚集区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居民认为合成革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不严重的比重分别占19%、38%、35%和8%;59%的被调查者迫切要求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合成革行业污染的监督和治理力度。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技术和管理等角度提出合成革行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按照环评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计算结果,只有DMF实际集气效率达97.2%以上,才可以保证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根据工程分析特点,课题组针对各排放点设置DMF废气治理措施如下:①配料间是整个产区废气密集度最高的地点,需实施垒封闭,操作人员戴防毒面具进行配料。配料缸上方设集气罩,集气后的废气进废气喷淋吸收塔。配料缸需要加盖特制透明有机盖子可减少溶剂挥发,并且不影响配料时调色观察。②在预含浸、六辊烫平、涂台和水洗槽上方设置有效集气罩和功率足够大、引风方向科学设计的引风机,使废气捕集率达98.5%以上,产生的DMF废气经集气后一并进入喷淋吸收塔处理。③对于废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干法生产线,现阶段,建议全面推广浙江金大利皮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干法生产线封闭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科学设置风量和风力形成集气罩内气压差,从而达到低耗能高效率的集气效果。④水环真空泵尾气排气管通入水溶液液面下,约1个月之内更换一次,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避免循环水中DMF积聚过多。

  二甲胺的治理是合成革行业的一大难题,其治理工艺有多种,有的工艺治理治理效果好,但耗煤量大,处理成本高。二甲胺处理技术于2008年在温州市取得了巨大突破,二甲胺治理的试点单位之一温州隆兴皮革有限公司在400万大卡的锅炉旁安装两台蒸气发生器,利用锅炉排出烟气的余热来加热循环水,使其变为110℃以上的水蒸气,进入脱胺塔,保证了脱胺塔的足量热能供给,脱胺效果较好。经环保部门检测,改变供热方式的脱胺塔设备处理后的二甲胺含量只有23ppm/m3,符合环保标准,与其他回收方法比较一年可节省成本100万元。另一种回收二甲胺废气的治理方法由烟台东洁环保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了专利,它包括:预热、脱胺、排水几个步骤,最后二甲胺尾气由真空泵抽出后最后送往锅炉焚烧,节能减排效果良好,与同类装置相比,所需热量和冷却水有所降低。建议环保部门比较方法,择优进行推广。

  由于合成革生产过程中大量使DMF、用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生产线已经禁用甲苯,但树脂原料中仍含有甲苯),目前DMF通过喷淋吸收处理基本可以达标排放,但苯类、丁酮等物质,由于其不溶干水,只溶干部分有机溶剂,对其处理难度较大,部分企业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和环龙环保科学研究院结合多年对有机废气回收治理的经验,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攻关。设计并开发出专门针对合成革生产企业的苯类物质的回收治理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性炭能对大多数物质进行高效率吸附,吸附后通过蒸汽解吸,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苯类混合液,混合液经调整比例后可直接回用生产。由于苯类废气的治理受成本的限制,国内企业治理效果不理想,苯类废气的治理应该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

  合成革企业已经配备废水回收系统,但仍有部分企业废水系统处理能力和企业生产能力不匹配,环保部门要鼓励企业定期进行技改,配置大小合适的DMF废液储罐和塔顶水存储罐,鼓励采用合成革废水节能回收新工艺。此外,由于部分企业对生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不甚了解,导致使用不当造成生化系统破坏,影响废水处理效果。例如,洗塔水和原料桶冲洗水用量少但cOD浓度严重超标,洗塔后一次性直接注入集水池会直接致死生化菌,必须单建蓄水池,然后每天将蓄水池中一定量的洗塔水混合其他废水再进行生化处理。即按照单次收集,每天少量处理原则,降低cOD浓度维持生化系统平衡。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皮革的需求成倍增长,动物原皮资源却出现全球性匮乏,加工成本迅速提升并伴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天然皮革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合成革的问世和发展弥补了天然皮革在数量上的不足。合成革(含人造革)是指以人工合成方式在以织布、不织布、二层皮革等材料的基布(也包括没有基布的)上形成聚氯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膜层或类似结构,外观像天然皮革的一种材料。随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问世,合成革在品种、花色、款式、价格和性能等方面有着天然皮革无法比拟的优势。

  世界上从20世纪30至50年代开始生产pvc人造革(聚氯乙烯-pvc,为第一代人工皮革),60年代开始生产pu人造革(聚氯酯pu,为第二代人工皮革),70年代开始生产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为第三代人工皮革)。近十年来,我国合成革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合成革的生产集中在浙江温州,山东烟台、浙江丽水、广东佛山和湖南长沙等地。2008年全国合成革企业有2000多家,拥有干法、湿法和压延生产设备主线多条辅助生产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00多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值超450亿元。

  合成革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①气污染。主要是合成革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机工艺废气,如二甲基甲酰胺(dm f)、甲苯、丁酮、二甲胺等废气。②水污染。合成革行业的废水主要有水鞣废水、dmf回收精馏塔塔顶水、锅炉冲灰水、生活污水等③废渣污染。主要是dmf回收精馏残渣,平均一条生产线公斤左右。这种残渣成分复杂,属于危险废物,废渣如若随生活垃圾随意随地丢弃,随雨水冲刷则会严重污染河道。

  中国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dmf回收创效益阶段和三废治理垒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

  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1958年-2001年):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合成革行业以“低、小、散”为特征,因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创新程度低,治污设备跟不上,合成革企业处境相当困难。90年代中期后,中国合成革企业抓住改制脱困的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行业逐步实现扭亏增盈,并逐步进入高利润和加速扩张阶段。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全力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合成革企业三废无序排放,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

  dmf回收创效益阶段(2002年-2005年):2002年,温州市环保局率先启动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在垒国范围内征集废气治理技术,经筛选比较,选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设计方案,并在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进行了dmf废气净化回收装置试点。200 3年3月,试点工程获得成功,使dmf回收率达到60%。由于dmf是合成革企业中成本较高的原料之一,回收利用后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20 05年,几家合成革公司联手专业治理公司重新研究并改善了回收装置,实施了一塔一线%,这一做法也在全行业迅速得到推广。据温州合成革商会统计,温州合成革行业每年仅dmf回收再利用这一块就可降低生产成本近1亿元芒果体育,体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三废全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中国政府于2006年后陆续出台系列针对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的系列政策和法规。合成革企业在重重压力之下,也逐步意识到要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环保问题,秉承“主攻废气、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始把治理废气污染作为环保治理的重点,废水和废渣污染治理同步推进。这一阶段,合成革企业除进一步完善dmf回收技术外,开始治理散发恶臭的二甲胺,回收并循环利用dop,提高燃煤锅炉脱硫技术,开始关注和研究对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的回收技术;与此同时,合成革行业废水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治理过的废水重新流入生产线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企业水资源的成本,2008年后,全行业展开废水治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固废残液这一难题,2007年4月温州率先引入民营资本,委托人立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固废采用高温集中燃烧方式处理。当前,环保部门要求合成革企业逐步实行“四合一”全天候在线电子监控,一旦发现环保不达标就立即责令整改。随着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中国合成革行业正在逐步走出“高污染、高排放”的阴影,但循环经济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生产工艺、治理技术、治理成本和人为等原因,使得台成革行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根据课题组2008年5月的一次合成革聚集区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居民认为合成革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不严重的比重分别占19%、38%、35%和8%;59%的被调查者迫切要求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合成革行业污染的监督和治理力度。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技术和管理等角度提出合成革行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按照环评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计算结果,只有dmf实际集气效率达97.2%以上,才可以保证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根据工程分析特点,课题组针对各排放点设置dmf废气治理措施如下:①配料间是整个产区废气密集度最高的地点,需实施垒封闭,操作人员戴防毒面具进行配料。配料缸上方设集气罩,集气后的废气进废气喷淋吸收塔。配料缸需要加盖特制透明有机盖子可减少溶剂挥发,并且不影响配料时调色观察。②在预含浸、六辊烫平、涂台和水洗槽上方设置有效集气罩和功率足够大、引风方向科学设计的引风机,使废气捕集率达98.5%以上,产生的dmf废气经集气后一并进入喷淋吸收塔处理。③对于废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干法生产线,现阶段,建议全面推广浙江金大利皮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干法生产线封闭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科学设置风量和风力形成集气罩内气压差,从而达到低耗能高效率的集气效果。④水环真空泵尾气排气管通入水溶液液面下,约1个月之内更换一次,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避免循环水中dmf积聚过多。

  二甲胺的治理是合成革行业的一大难题,其治理工艺有多种,有的工艺治理治理效果好,但耗煤量大,处理成本高。二甲胺处理技术于2008年在温州市取得了巨大突破,二甲胺治理的试点单位之一温州隆兴皮革有限公司在400万大卡的锅炉旁安装两台蒸气发生器,利用锅炉排出烟气的余热来加热循环水,使其变为110℃以上的水蒸气,进入脱胺塔,保证了脱胺塔的足量热能供给,脱胺效果较好。经环保部门检测,改变供热方式的脱胺塔设备处理后的二甲胺含量只有2 3ppm/m3,符合环保标准,与其他回收方法比较一年可节省成本1 00万元。另一种回收二甲胺废气的治理方法由烟台东洁环保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了专利,它包括:预热、脱胺、排水几个步骤,最后二甲胺尾气由真空泵抽出后最后送往锅炉焚烧,节能减排效果良好,与同类装置相比,所需热量和冷却水有所降低。建议环保部门比较方法,择优进行推广。

  由于合成革生产过程中大量使dmf、用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生产线已经禁用甲苯,但树脂原料中仍含有甲苯),目前dmf通过喷淋吸收处理基本可以达标排放,但苯类、丁酮等物质,由于其不溶干水,只溶干部分有机溶剂,对其处理难度较大,部分企业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和环龙环保科学研究院结合多年对有机废气回收治理的经验,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攻关。设计并开发出专门针对合成革生产企业的苯类物质的回收治理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性炭能对大多数物质进行高效率吸附,吸附后通过蒸汽解吸,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苯类混合液,混合液经调整比例后可直接回用生产。由于苯类废气的治理受成本的限制,国内企业治理效果不理想,苯类废气的治理应该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

  合成革企业已经配备废水回收系统,但仍有部分企业废水系统处理能力和企业生产能力不匹配,环保部门要鼓励企业定期进行技改,配置大小合适的dmf废液储罐和塔顶水存储罐,鼓励采用合成革废水节能回收新工艺。此外,由于部分企业对生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不甚了解,导致使用不当造成生化系统破坏,影响废水处理效果。例如,洗塔水和原料桶冲洗水用量少但cod浓度严重超标,洗塔后一次性直接注入集水池会直接致死生化菌,必须单建蓄水池,然后每天将蓄水池中一定量的洗塔水混合其他废水再进行生化处理。即按照单次收集,每天少量处理原则,降低cod浓度维持生化系统平衡。

  中国保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碧水蓝天”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云南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是对生态立市的进一步升华,是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实践。

  “碧水蓝天”工程的关键在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污染治理。现实来看,社会污染源主要有城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农村污染三大类。本文主要针对农业农村污染中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污染情况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借鉴的污染防治及其治理模式。

  据《保山统计年鉴2016》的统计结果,保山农村人口约175.5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8%。随着保山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居住日趋集中,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废弃物堆放也在不断增加。在农村,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和现实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场、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制约,垃圾处理方面,依然是各家顾各家,各人顾各人。乱倒垃圾、乱丢废弃物的现象较为普遍。垃圾随意堆放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水环境。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增多,再加上农民环境意识不强,各种包装袋、果皮等物乱扔,村里大街小巷、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等随处可见。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农村没有固定的集中垃圾堆放点。为了处理方便,村民把垃圾往河沟里随意倾倒或露天堆放在城郊和乡村,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农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环境恶化,许多沟渠和河流变成了“黑河”,使农村饮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以腾冲为例,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境治污力度的加大,腾冲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有所缓解,但生活污水污染情况却日益突出。2015年底腾冲市共有户籍人口6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92万人,按人均日产生活垃圾0.8公斤计算,全市每天产生农村生活垃圾319吨。为解决好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早在2012年该市就引进了安徽宣城“自燃式垃圾热解炉”技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 “户集、村收村运、镇处理”“明光模式”。截至目前,该市已在辖区内15个乡镇建成“自燃式垃圾热解炉”107座,正式投运102座,覆盖全市130多个行政村,日处理生活垃圾达300吨以上。“明光模式”运转以来,虽然处理设施后续运行投入压力大,但极大缓解了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目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以自然湿地、氧化沟、氧化塘为主,多数村寨坐落于山间水尾,群众居住零星分散,污水难于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多以直接排放为主。据概算,全市农村居民每人日平均用水量约为80L,按照污水转化系数取0.8计算,全市农村污水产生量约为1264.48万吨。为探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该市于2010年至2013年在和顺、固东两镇引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投资建成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015至2016年,为进一步解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短板,通过考察调研,腾冲再次引进A/O一体化生物处理工艺,并在固东镇银杏村、清水乡虞家营投资试运行,其中固东镇日处理150立方米,总投资156万元,清水乡日处理100立方米,总投资78万元。近年来,腾冲虽不断探索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但因污水收集困难、处理设施投资大、后期运维成本高等因素制约,广大农村生活污水仍处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环境状况,成为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受生活习惯及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通不高,从而导致农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现象日益突出,一方面受客观条件所限,另一方面也和农民自身的主观意识不强息息相关。长期的小农经济意识、传统的生活习惯加之所受的教育程度制约着农民没有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习惯,也不能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中就没有体现出对周围良好环境的爱护与重视。

  (二)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使农村不能形成如城市一样的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农村生活污染源主要是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及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没有受到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应有的重视,除某些水源保护区的村镇有简单的污水处理装置外,绝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污水处理率低,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排放的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农村村镇几乎没有完善的排放管网,村镇之间、村镇与城市排水管网间的距离远,污水管网系统的投资费用高,给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带来难度。

  (三)组织和管理滞后,使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理举步维艰。受国情市情的影响,目前,在农村尚未形成由政府主导建立的集中建设、服务与管理的农村分散污水治理的实施体系,农村分散污水及U弃物治理与城市集中污水及废弃物治理还未能处于同等重要的永久性基础设施建设地位,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倾斜扶持力度远远不足,尚未能形成立足长远的统筹规划。

  自2008年以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75亿元,对近8万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饮用水水源地等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此背景下,保山市的农村村容村貌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的收集处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总体上看,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和运行模式主要以各级政府为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了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治理相关标准和技术模式缺乏,对市场主体的约束和引导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卫生处理处置技术规范》《农村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标准和技术规范缺乏。除此以外,农村地区尚未建立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模式等,亟须摸索适合保山当地条件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治理技术与新模式。

  二是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单一,各级财政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现有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主要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大约1∶1的比例进行投入,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受资金限制,目前保山70多个行政村中仅少部分得到整治。已整治行政村中仍有大部分存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后期运营维护资金缺乏的问题。缺乏长效机制和多元化融资机制,现有资金投入与资金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保山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进程,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三是缺乏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处置收费机制,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中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现阶段,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处理收费机制还很不完善,仅处于试点示范阶段。

  四是主体多元化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尽管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已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但仍很不完善。一些地方仅靠政府推动,村民和企业实际上并未参与进来,缺乏创新机制和优惠政策引导。引导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制约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特征,使保山在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发展缓慢。根据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必须尽快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运行机制,切实改善当前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薄弱环节,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在现有的治理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和创新:

  一是强调政府主导,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突出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区)级人民政府在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责任,并对相关责任予以细化和量化。从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优化资金使用方式两个方面入手,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项目和第三方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强调各级财政资金加大投入,从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角度,要求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力度。优化资金使用方式,提出涉农专项资金要从“重建设”向“建设和运营并重”转变,从“前补助”向“前补后奖”转变,允许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服务。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回报机制,提出建立利益相关者费用分摊机制,存在差额的部分由县(区)级财政兜底解决。

  二是突出市场规范,健全回报机制。强调放开市场准入,建立基于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的“以效付费”机制;完善各级财政资金、村集体资金和居民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摊机制以及县级政府资金缺口兜底的保障机制。鼓励采取组合开发模式(如厂网一体、供排水一体、垃圾收运与物流业捆绑),高低收益相搭配,吸引市场主体投入。坚持资源化利用优先,引导市场主体采用先进适用技术,通过资源化收益获取合理回报。

  三是创新治理模式,强化以效付费机制的建立。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创新治理模式,完善市场机制、提升治理效率。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置,注重以整县或区域为单元整体推进,采取PPP模式实施建管一体,加强建设和运维,鼓励城乡统筹、推行互联网+环境治理模式等。构建付费机制激励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治理服务供给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从“买工程”向“买服务”转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支付运营服务费用及后续委托运营的依据,建立起挂钩机制。

  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农村环境治理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引导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融资担保机构积极支持这类企业进行项目融资。通过财政贴息引导商业银行向从事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市场主体提供贷款,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社资本参与的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提供融资支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向采取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的农业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五是支持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是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的基础支撑。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急需引导先进的适用技术的开发。

  一是建立因地制宜的收集处理模式。靠近城市(含县城)周边的村镇,把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人口密度较低、水环境容量较大以及地处非环境敏感区的村镇,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处理方式,鼓励采用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同时,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就地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能够覆盖的村镇,生活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处理;交通不便、运距较远的村镇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处理”“户集、村收、村处理”等方式,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和填埋等技术进行处理。

  二是建立健全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运管机制。1.明确责任主体、管理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就是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管理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组建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纳入集镇环卫运转体系、责成所辖村(社区)运营等模式,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多元化运行维护经费投入机制。坚持因地制宜,通过财政补助、社会帮扶、村镇自筹、村民适当交费等方式筹集运行维护经费。3.推动村民自治管理。指导村(社区),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等方式,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运输、处置、收费等管理制度,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互相监督的能力。4.强化监督考核。各县(市、区)环保局,各园区环保分局,要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及废弃物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督检查纳入日常工作,督促规范运行,杜绝造成二次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发生。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等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成效与项目资金预算安排联动机制。对设施稳定运行的乡(镇),进一步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支持,优先安排项目;对设施运行情况较差或无法正常运行的,要通报批评、核减资金,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保护生态环境浓厚氛围,采用村民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开展农村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养成健康文明、低碳节能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促进乡风文明,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和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并通过增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对周围良好环境爱护和珍视的自觉行为。

  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其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强河道的防洪能力,防洪堤本身在运营期不会产生废水,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施工期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废油及建筑材料撒落进入水体等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是在天然河道基础上进行的,这就直接破坏了原有长期形成的生态系统,导致了河流局部形态的单一和非连续性。因此,目前的河道治理工程往往十分重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重建或优化,重视水质的改善、河道的美学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清除原有污染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河道的自净能力和景观价值,采取诸如生态堤岸、生态护坡、河道的仿自然曲度设计(不再是直线型河道)、绿化景观营造等。比如在常见的河道清淤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开挖的各种废弃物的累积,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砂石料加工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此类废水主要的污染物为SS,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施工生产的废水若直接排入河道则会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施工废水不得排入河道,应当采取必要的收集处理措施,将施工废水收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不得外排。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临时生产生活区,比如某地区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时候,工程平均施工人数为225人,工期1年,生活用水排放水量按60L/(人・d)计算,排水系数按0.8计,则日产生生活污水为10.8 m3,施工期共产生生活污水3942 m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水质类似于普通生活污水水质,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不大,污染物浓度也较小,但不得排入河道,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收集处理后回用。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和机修含油废水主要产生于设备维修保养场,有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区域距离人口密集的市区比较近,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市区的修配、加工条件,工地不设大型机修厂,只设简易机修厂,但是对于一些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则很有可能设置大型机械,会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在运营期不产生空气污染物,工程建设对空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机械废气。

  扬尘属于粒径较小的降尘,在施工道路处极易起尘。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车速、车型、车流量、风速、载重量、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路面积尘量、尘土湿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风速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此外,粉状材料本身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遮盖等防护措施不当,遇风也会起尘。在很多河道治理地区,其地面环境都不是很好,很容易出现车辆运输扬尘的问题。

  施工区扬尘主要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的二次扬尘等,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比较容易产生扬尘污染,必须对其堆场采取有效的遮挡措施。

  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以及工程占地改变原有土地利用形式,此外还有地表开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引发的水土流失影响。工程实施后由于地表开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将会引发水土流失影响,因此必须按照水土保持篇章或专题报告中提出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落实水保措施,以减轻水土流失影响。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为了要提高河道治理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则应该要针对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保证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结合工程及周围地区环境状况特点,合理布置和设计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设计与主体工程设计紧密结合,与水土保持方案等专业设计相协调,既要维护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又要使工程设计方案和建设活动满足工程区域总体环境质量目标的要求。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环保局,由骆德明兼任办公室主任,杨更生兼任副主任,负责解决我县突出环保问题日常工作。

  (一)加大对龙水电镀园区废水污染的整治工作,实现龙水电镀园区废水治理达标排放。

  (二)深化红蝶锶业污染的综合整治,完成大足红蝶锶业公司废气治理和碳酸锶渣场整治,解决碳酸锶企业污染治理不彻底的问题。

  (一)解决龙水电镀园区废水污染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县环保局牵头,县企业发展局、县工商局和龙水镇配合。

  (二)解决碳酸锶企业污染治理不彻底问题,由县环保局牵头,县企业发展局和龙水镇、雍溪镇配合。

  **年9月底全面完成电镀行业污染的深化整治工作,确保电镀废水处理场电镀废水达标排放。

  **年7月31日前完成碳酸锶渣场渣的整治,12月15日前完成大足红蝶锶业公司废气的治理。

  (一)进一步加强龙水电镀园区的管理。认真执行《大足县龙水工业园区电镀小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使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按照大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足县深化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足府办发〔**〕69号)要求,加强电镀生产车间的防渗处理,完善生产车间污水和生活废水处理设施排水管网收集系统;进一步规范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控装置,规范电镀污泥的安全处置;电镀废水处理场设施保证全天24小时正常运行,确保电镀废水达标排放。

  (二)加强对大足红蝶锶业公司的监管力度。督促该公司按照市、县环保有关要求严格锶渣运输过程中的监管,配合其加快玉龙渣场和玉峡口渣场的整治,在限期治理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进一步加强废气排放的整治力度,督促安装在线监测仪,加强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

  解决突出环保问题关系到我县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关系到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有关部门和镇乡务必高度重视,分析原因,制定方案;要明确责任,进一步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常抓不懈,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县督查室要从组织领导、突出问题解决、部门联动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对所涉及镇乡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政府对各镇乡及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皮革的需求成倍增长,动物原皮资源却出现全球性匮乏,加工成本迅速提升并伴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天然皮革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芒果体育,合成革的问世和发展弥补了天然皮革在数量上的不足。合成革(含人造革)是指以人工合成方式在以织布、不织布、二层皮革等材料的基布(也包括没有基布的)上形成聚氯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膜层或类似结构,外观像天然皮革的一种材料。随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问世,合成革在品种、花色、款式、价格和性能等方面有着天然皮革无法比拟的优势。

  世界上从20世纪30至50年代开始生产PVC人造革(聚氯乙烯-PVC,为第一代人工皮革),60年代开始生产PU人造革(聚氯酯PU,为第二代人工皮革),70年代开始生产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为第三代人工皮革)。近十年来,我国合成革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合成革的生产集中在浙江温州,山东烟台、浙江丽水、广东佛山和湖南长沙等地。2008年全国合成革企业有2000多家,拥有干法、湿法和压延生产设备主线多条辅助生产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00多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值超450亿元。

  合成革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①气污染。主要是合成革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机工艺废气,如二甲基甲酰胺(DM F)、甲苯、丁酮、二甲胺等废气。②水污染。合成革行业的废水主要有水鞣废水、DMF回收精馏塔塔顶水、锅炉冲灰水、生活污水等③废渣污染。主要是DMF回收精馏残渣,平均一条生产线公斤左右。这种残渣成分复杂,属于危险废物,废渣如若随生活垃圾随意随地丢弃,随雨水冲刷则会严重污染河道。

  中国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DMF回收创效益阶段和三废治理垒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

  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1958年-2001年):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合成革行业以“低、小、散”为特征,因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创新程度低,治污设备跟不上,合成革企业处境相当困难。90年代中期后,中国合成革企业抓住改制脱困的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行业逐步实现扭亏增盈,并逐步进入高利润和加速扩张阶段。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全力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合成革企业三废无序排放,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

  DMF回收创效益阶段(2002年-2005年):2002年,温州市环保局率先启动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在垒国范围内征集废气治理技术,经筛选比较,选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设计方案,并在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进行了DMF废气净化回收装置试点。200 3年3月,试点工程获得成功,使DMF回收率达到60%。由于DMF是合成革企业中成本较高的原料之一,回收利用后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20 05年,几家合成革公司联手专业治理公司重新研究并改善了回收装置,实施了一塔一线%,这一做法也在全行业迅速得到推广。据温州合成革商会统计,温州合成革行业每年仅DMF回收再利用这一块就可降低生产成本近1亿元,体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三废全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中国政府于2006年后陆续出台系列针对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的系列政策和法规。合成革企业在重重压力之下,也逐步意识到要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环保问题,秉承“主攻废气、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始把治理废气污染作为环保治理的重点,废水和废渣污染治理同步推进。这一阶段,合成革企业除进一步完善DMF回收技术外,开始治理散发恶臭的二甲胺,回收并循环利用DOP,提高燃煤锅炉脱硫技术,开始关注和研究对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的回收技术;与此同时,合成革行业废水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治理过的废水重新流入生产线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企业水资源的成本,2008年后,全行业展开废水治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固废残液这一难题,2007年4月温州率先引入民营资本,委托人立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固废采用高温集中燃烧方式处理。当前,环保部门要求合成革企业逐步实行“四合一”全天候在线电子监控,一旦发现环保不达标就立即责令整改。随着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中国合成革行业正在逐步走出“高污染、高排放”的阴影,但循环经济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生产工艺、治理技术、治理成本和人为等原因,使得台成革行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根据课题组2008年5月的一次合成革聚集区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居民认为合成革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不严重的比重分别占19%、38%、35%和8%;59%的被调查者迫切要求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合成革行业污染的监督和治理力度。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技术和管理等角度提出合成革行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工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是影响环境最严重的问题。而江苏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又离不开工业,这就造成了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到合理的支点,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环境污染中,工业废水污染是一重要污染源,对水环境安全又严重的威胁,以江苏省人均GDP和工业废水排放量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苏省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人均收入和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系,从另一面反应江苏省在工业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迁情况。

  根据江苏省2007-2011年期间各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及人均GDP进行分析,江苏省2007-2011年工业废水排量/人均GDP的关系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近5年的工业废水/人均GDP在逐年下降,说明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增大工业废水的排量,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完成了更大的经济增长。

  江苏省不同城市间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其对江苏经济发展贡献度也不同。为了使不同市区之间的比较更科学合理,以万元以上产值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为基础来比较。分析常州,无锡,苏州工业增长的区域贡献度和工业废水的区域贡献度,具体数据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苏锡常三市工业产值贡献度最高的是苏州,其工业产值超过了常州和无锡两者之和,但工业废水贡献度最高的也是苏州。在三个市中,只有苏州的区域工业产值贡献度超过了工业废水贡献度,工业废水贡献度三年都远高于区域工业产值贡献度。常州的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远远高于苏州和无锡,说明常州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比对苏州和无锡要大得多。苏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相对较好。

  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与技术进步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只有切切实实的靠技术进步,才能有效减少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而技术进步依赖污染治理投资的力度,江苏省2007-2011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污染治理投资情况见表2。

  2007-2011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江苏省GDP总额比重均值为0.12%,从实际的效果看,这个比例的工业治理投资还是不够的,工业废水治理投资是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一部分,2007-2010年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占工业污染治理额中的比例平均为39.71%。

  从表2中数据可知,随着GDP的增长,江苏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额在逐年减少,表明江苏省的工业污染问题有所减轻。2008年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相较于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使得2007年的废水排放量有较显著的减少,可见废水污染治理投资与废水排放之间有很大关系。

  1.经济手段。完善环境税收。环境税收是政府取得环境治理经费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还是政府理环境污染的首选方式。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环境税收制度。对于不利于废水污染降低、不利于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税收条款予以剔除,建立一个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体制。当审查条件较完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进行差别税收,对生态坏境有严重破坏行为的企业进行管制。提高工业废水相关的污染税税率,同时对污染税的征税力度也要提高。污染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边际成本会在提高的污染税税率和大力度的污染税征收情况下降低,其通过污染环境得到的边际收益也会降低,当污染企业的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时,便使得污染企业的成本既包括污染成本,又包括私人成本,使私人成本、污染成本之和等于社会成本。

  2.政府管制。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中,政府除了可以运用环境经济手段,还可运用环境管制手段对水环境保护进行干预。环境管制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当然教育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制定完善的污染权交易法律法规,使污染权立足于法律芒果体育。要使产权的归属更明确,需要解决污染权交易的法律瓶颈。只有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之下,污染权的交易才有权威性和合法性,仅仅凭借市场导向这一办法是不够的。污染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造就了美国污染权交易的成功。相较于美国污染权交易的法律,我国排污权交易的法律相当滞后,虽然我国有一些区域性的污染权交易法规芒果体育,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给污染权交易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教育手段是环境保护的一种基础性手段,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当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都不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就需要另一种解决办法,这就是非正式规则,即“意识形态”。就环境来说,是指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环境习俗、环境道德等,而教育是形成这些道德和观念的重要因素。教育手段不似乎一种强硬的手段,只有配合其他手段的同时进行,才能弥补其缺乏执行强制力的缺点。教育手段在环境保护中有很强的辅助作用,且这种辅助作用是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

  环境管制是一种非常强硬的手段,这种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对企业的威慑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却不能激励企业去主动治理污染。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环境管制手段不能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只有和其他的治理的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管制手段的作用。

  作为保护环境和利用环境的社会主体,企业在环境破坏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要确定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环保工作状况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方针来制定计划。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机制或是有效的约束方法来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不完全,使得了参与博弈的企业协调性不高。建立一种机制提高各方协商的便携性,可以大大增加企业间的协调性,信息交流便是这种机制建立的关键因素。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工业废水排量,减少环境污染,加大废水治理投资,这是企业污染治理中的共识。要达成这种共识,需要一个中间人加以协调,从政府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政府是最佳的协调人。政府了解各环保部门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后,把各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公开化,以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网,公开一切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信息,使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社会化,加强各方污水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共识。

  【项目资助: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面向“十二五”规划的常州市环保服务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1]吕耀芬,刘全喜.浅论环境与经济发展[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0,23(5):37-40.

  [4]陈柳钦,曾庆久.论我国环保产业的融资问题[J].节能与环保,2011,5(04).

  [5]张坤民,孙荣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9,(5).

  [6]刘世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选择[N].中国环境报,2011,5,8(3).

  就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生产过程末端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生态恶化难以遏制。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友好、“物尽其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能够从根本上解除环境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实现一种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重化工业集聚的青山区是重污染源的产生地,单就固体废弃物来说,每年产生量为749.68万吨,占武汉全市产生总量的63.3%。仅武钢在2000年就产生工业废渣550万吨,含铁尘泥55万吨,其他尘泥6万吨,废酸1.2万吨,可燃性气体130亿立方米;青山热电厂和武钢自备电厂每年排放的粉煤灰也有60多万吨。

  针对这种现实,青山区有的企业家说:“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从这些话语中,可见青山的企业家们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对“三废”污染防治及利用的紧迫感和辨证认识。在他们的眼中废物就是财富。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他们从困难中找办法,在环境的挑战中出思路。

  近20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青山区委、区政府依托辖区内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废治废,变废为宝,推动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可喜成果。

  为治理企业的废物污染,青山区先后开发和引进了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有规模、有技术、有主导产品的环保企业,如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冶金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青山区北湖铁联矿业有限公司等,衍生了硫酸、盐酸、能量、粉煤灰、冶金渣等多条工业生态链条,重点实施了钢渣、磁性材料、粉煤灰、铁渣、碱渣等资源深度开发项目,形成了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烟气脱硫治理技术及设备两大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领域,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使青山环保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区专兼营环保企业140多户,到2005年底,环保产业实现产值50.6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全口径入库税收3.25亿元,同比增长20.37%。2004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到459.41万吨,其中冶金固废346.18万吨、粉煤灰60.93万吨。武钢废气年处理量达到10761634万标立方米,武汉石化废气利用率达到100%,青山热电厂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7.32%。

  建筑材料的改革创新节能,一直是青山区委、区政府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全区严格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和推广应用再生节能建材。积极支持以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为核心组建春笋新型墙体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它已成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新型墙体集团。它的原料是青山热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其粉煤灰从电厂的管道直通到“春笋”的生产车间。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液压砖机,每年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28万立方米,粉煤灰砖8000万块,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8万立方米,彩色路面砖20万立方米,石灰5万吨。这里是国家利用粉煤灰最大的生产技术应用中心和国家建材局科技开发中心的中试基地。该公司凭着可靠的质量和信誉,在国内独领,产品畅销湖北、广东、湖南、江西、河南等地区,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销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主导产品“春笋”牌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中南地区唯一获得部优称号的产品,“春笋”牌高强粉煤灰砖荣获国家建材行业科技进步奖。

  青山区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节能设备、太阳能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促进了新型墙材发展,混凝土多孔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材占全区墙材总量的比重已达到71.3%。2002年开工建设的绿景苑小区,采用了建设部推荐的62项新技术,总建筑面积达到10.72万平方米,每年节电30万度,节水1.8万吨,成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武汉市建筑节能示范小区。2005年8月,亲临绿景苑小区参观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青山区委、区政府引导相关企业一面将固体废弃物变成各种环保新产品,一面抓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防治大气和工业“三废”的污染。

  在青山江边的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车间整洁,60米高的尾气排放塔上鸟儿嬉戏飞翔,人们印象中一般工厂烟囱中的浓浓黑烟和刺鼻的气味,在这里既看不到也闻不到。他们进行清洁生产的做法是:

  首先是把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对最终排放的“三废”再进行处理。二是采用新工艺,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和三氧化硫的吸收率,减少尾气二氧化硫的排放,采用“氨吸法”,使排空的尾气净化率达到90%以上,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对废物循环利用,对没有污染的冷却水系统循环率达到95%以上;对化工生产中的废渣,提取含铁量大于55%的铁精矿,年产18000吨;通过对废气吸收,年产6000吨亚硫酸氢铵;对副产品热能,建起1500千瓦的余热发电装置,每年发电750万度。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仅这些每年创经济效益几百万元。

  青山区以废治废,发展循环经济的尝试和探索,得到武汉市、湖北省和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以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为组长的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

联系星空体育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星空体育路88号

邮箱:admin@mango.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星空体育路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星空体育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闽ICP备18003317号